3月31日,中侖新材旗下成員企業長塑實業正式宣布,成功研發出固態電池專用BOPA(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這一突破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材料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為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保障。


據了解,固態電池專用BOPA在全球尚未有先例,這一關鍵材料突破,不僅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更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核心材料上再次實現領跑。


固態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長循環壽命等諸多優勢,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終極方案”,已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創新方向之一。與傳統動力電池不同,固態電池采用固態電解質,不易自燃,熱穩定性極高,極大降低了電池起火、爆炸風險;其能量密度可達400-1000Wh/kg,續航里程是傳統動力電池的1.5至3倍,為解決當前傳統電池續航和安全兩大技術瓶頸帶來了希望。


目前,固態電池產業化主要面臨材料技術、生產工藝和成本控制三大挑戰。封裝材料是固態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決定電池的安全壽命,而特種功能BOPA就在其中扮演著固態電池“鎧甲”的角色,負責抵御外力的沖擊、擠壓和摩擦,保護電池內部的電極、電解質等組件,因此對材料的柔韌性、抗穿刺、耐沖擊性等要求極高。


中侖新材研發團隊針對固態電解質的特性、運行環境及使用要求,通過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創新材料配方,成功實現了材料關鍵性能的突破。其推出的這款專為固態電池量身打造的BOPA,在柔韌性、抗穿刺、抗沖擊等力學性能方面表現卓越,可滿足固態電池對封裝材料的嚴格標準,堪稱固態電池的“硬核鎧甲”。


中侖新材研發負責人表示:“這款產品前后歷經兩年技術攻關,它的成功研發將為固態電池接下來大規模產業化提供穩定可靠的國產化材料供應保障。”


作為解決當前動力電池續航和安全兩大技術瓶頸的“終極方案”,固態電池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產業價值。據中信證券測算,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642.6GWh,2024-203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33%。除新能源汽車外,固態電池在儲能、eVTOL、人形機器人等萬億級賽道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此次突破是中侖新材在新能源材料自主創新領域的又一里程碑成果,此前,中侖新材旗下長塑實業推出的長塑鋰電膜突破了“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了鋰電池關鍵封裝材料的國產化進程。作為全球最大的BOPA供應商,中侖新材布局廈門、泉州、印尼三大生產基地,BOPA產銷量占據全球市場超20%份額,掌握超200項核心技術專利,在工藝技術、研發實力和產品創新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固態電池專用BOPA的成功研發,既是中侖新材搶占新能源未來賽道、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更為我國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提供了堅實助力,將助推我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鏈。